迄今為止,日本的家徽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產生於平安時代(公元794 - 1185年)。當時日本人就把家紋刻在洞穴上,刻在工具上,或是繡在衣物上,作為家族的簡單標誌。平安中期開始規定貴族服裝上要有紋樣,即「有職文樣」。紋樣固定下來後,就以此來表示特定的身分。平安中期以後,一些貴族開始把自己家族特有的紋樣用於莊重場合所穿的和服上,這樣在重大儀式上就可以一目瞭然的通過服裝紋樣分辨出對方的身分。而一些達官顯示貴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及家世,常從流行的孔雀、蝴蝶、牡丹、團扇、烏龜等圖案中,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案裝飾在車、輿、服裝、家具上。後來,由於某一家族反覆使用同一種圖案,世代相傳,從而使這種圖案逐漸成了該家族的標誌。這就是家徽的起源。
然而,正如日本的建築和其他藝術均以順從自然為原則一樣,日本的家徽也顯示了這種傾向。不同於歐洲崇尚獅子、鷹、鷲等較威嚴的動物為圖案製作徽章,在日本,家徽的圖案大都比較典雅。例如,日本皇室的家徽以菊為圖案,德川家庭的家徽以葵為圖案。選用這些植物為圖案,顯然不是為了顯示權力與威嚴,而是出於對大自然的熱愛。
相關連結
http://www.harimaya.com/kam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